龛楣:童子与花鸟的世界

龛楣:童子与花鸟的世界

敦煌北朝龛楣图案,其纹样以忍冬莲荷化生纹为主,上缘绘火焰纹,下边彩绘泥塑楣梁。莲荷化生应是重视往生净土的表现。最早的佛龛楣饰在268窟,佛龛为浅圆拱形,龛楣窄长,随龛形弯弧,两端向下垂落在龛口两侧矮小的立柱上,柱头为希腊爱奥尼样式。楣面绘简单的火焰纹。窟内左右壁的四个禅室圆拱形门额上亦绘有简单的火焰纹楣饰。同期的,佛龛为穹窿形,龛楣亦为窄长的圆拱形,原绘有火焰纹。楣下部绘有圆拱横梁,梁体分段涂成黑、绿、红、白色连续斜方格形,格内原有鳞甲纹。梁体两端各绘一兽头。这种绘有鳞甲纹的圆拱形楣梁,无疑又是源自龟兹石窟。遗憾的是,这些楣饰纹样已模糊不清了。

北魏龛楣

如果说早期的龛楣图案是西域式的,那么北魏的龛楣图案则是西域与中原的混合式。北魏石窟均为中心塔柱窟形,佛龛的位置随之提高了,龛楣的楣面、楣梁以及龛柱均为泥质浮塑再施彩绘。楣面比较宽大,两端向下的弯弧缩短,龛柱升高。柱头多为“T”字形,如同希腊多利安式,或束以帛巾。楣饰绘忍冬、莲荷、化生童子,化生童子居正中上部,双臂左右伸展,手握莲枝或长巾,莲枝向左右作对称式弯曲伸延,每弯有一回卷的分枝,枝头各有一莲荷化生童子。龛楣边缘绘火焰纹带。莲荷化生与火焰表示佛国净土佛法光明照耀。

1-6-3 战国双龙首玉璜 ▼

龛楣下部为凸起的半圆形楣梁,梁体绘五彩斜方格,格内绘鳞甲纹。梁体两端各塑一龙首,立于龛柱上。聪明的画工塑匠,把西域式的绘有鳞甲纹的弯弧梁体装饰为龙身,与龙首组合在一起,恰似一躯弓身跃起的长龙,应当说这是以中国文化为依托的艺术再创造。这种半拱形龙首楣梁,也见于河西走廊诸石窟和内地的大同云冈、洛阳龙门诸石窟,是北魏石窟中流行的龛楣梁饰。当然它的最初设计者并不是雕造北魏佛窟的能工巧匠,而是远在汉代,或更早的时代。山东嘉祥、沂水与河南唐河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刻中,都可见到同体双首龙,与佛龛楣梁近似,但它不是什么拱梁,而是表示天空的彩虹。这一概念源自古代的不是什么拱梁,而是表示天空的彩虹。这一概念源自古代的玉璜,其形也即是商代甲骨文中的“虹”字。佛龛上的拱形鳞甲纹楣梁虽然来自西域,但汉代画像石刻中的双首虹龙,又赋予了它新的内容。两种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,反映出此时的中国佛教信仰,已融入中国的多神崇拜思想。龙,作为一种文化表象,印度佛教中有,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。不同的是,印度之龙,身长无足,蛇属之长,在佛教中为“天龙八部”之首,是护卫佛法的守护神众之一。

1-6-4 莲花化生缠枝忍冬纹龛楣 ▲

龛楣楣面中央绘莲花化生童子,童子自莲花中生出,两臂伸出,手握莲枝。两侧缠枝中各有三个莲花化生,生出有头。其内容是表现“上品生”、“中品生”、“下品生”的净土世界。图中还可看到壁画的制作程序,先以淡赭色勾出纹形,再涂饰浓重厚色,最后加描白线。楣梁两端塑有青龙。 北魏 莫高窟251窟 中心柱东

西魏龛楣

北魏末到西魏,佛教在中原狂热发展,寺院装饰也极尽华丽。这种风气也影响到敦煌,龛楣图案一改前期那种诸窟一面的模式,有的龛楣在忍冬莲荷纹中增绘了禽鸟,有的龛楣全绘以天人,有的绘成佛经故事画。忍冬莲荷纹的莲瓣长大而下垂,莲中的化生童子多持乐器,形象突出。在这诸多华丽的龛楣图案中,第285窟左右壁上的8个禅室楣饰,尤为惹人注意。禅室楣饰与佛龛楣饰样式完全相同,楣面边缘亦为火焰纹,中部绘忍冬禽鸟纹,其区别仅是禅室楣饰中没有化生童子,楣梁两端也不是龙首,而突出的是忍冬纹中的一对对称的禽鸟。因为莲花化生是佛界净土所有,而禅僧只能享有人间的花木禽鸟自然景致。禅室装饰圆拱楣饰,印度阿旃陀石窟已有先例,但只雕出素面,没有纹饰。西域石窟僧房多无装饰。北魏洛阳寺院禅室环境则如同“仙居”。《洛阳伽蓝记》记载,“众僧房前,高林对牖,青松绿柽,连枝交映。”“诵室禅堂,周流重迭,花林芳草,遍满阶墀。”据此推想,第285窟禅室装饰这样华丽的楣饰图案也就不难理解了。

1-6-5 莲花伎乐化生童子

龛楣的细部,化生童子从莲花中生出,手捧画角吹奏乐曲,莲瓣像裙一样下垂。 西魏 莫高窟249窟 西壁

1-6-6 莲花伎乐化生童子龛楣 ▼

莲花化生伎乐童子随花俯仰,均为半身,头梳双髻。中央童子双手合十敬礼,左右各有三童子演奏乐器,二童子合十行礼。乐器有琵琶、竖笛、腰鼓、排箫、横笛。绘工精致,色彩保存完好。 西魏 莫高窟285窟 西壁

1-6-7 忍冬马鸡火焰纹禅室楣饰 ▲

禅室楣饰画缠枝忍冬纹,叶中有两只灰蓝色1-6-7 忍冬马鸡火焰纹禅室楣饰 ▲ 禅室楣饰画缠枝忍冬纹,叶中有两只灰蓝色马鸡,相对而立,翘尾,低头引颈,睁圆双眼,表现出一副准备啄斗的神态,为平静的楣饰增添了几分生气。 西魏 莫高窟285窟 南壁

北周龛楣

莲荷纹中的莲荷造型逐渐趋向自然化,忍冬叶原形也渐蜕变,出现了第297窟的彩塑双龙、羽人的佛龛楣饰。这是一种新样式,龛柱柱头多为莲瓣下垂的仰莲荷形,柱身缠绕莲茎。大同云冈石窟有的门楣上即雕有双龙,中原各地佛造像碑碑额上也多雕有龙形,传为龙子。第297窟双龙龛楣正是仿效中原样式所为,取其护卫佛法的含义。龛楣中的羽人本是道教中的“飞仙”、“仙人”,传说道人羽化能飞升登天。第249、285窟窟顶壁画即把佛、道、神怪内容的形象融汇在一起,其中也有羽人的形象。河南邓县彩绘画像砖墓中的佛教飞天,也称“飞仙”。这些都是佛教在中国发展过程中,佛、道思想相互融合渗透在艺术上的反映。

1-6-8 莲花化生马鸡忍冬纹龛楣

龛楣中央画莲花化生童子挥动舞带,其下画一对马鸡,回首顾盼,羽毛青绿色,羽尾如忍冬叶形,呈现一派清冷的色调。 北周 莫高窟432窟 中心柱东

1-6-9 双龙羽人纹龛楣 ▲

龛楣为彩塑,双龙交颈对首戏摩尼宝珠,在壁上画出龙颈上的鬃鬛,二羽人为童子形象,趾爪,两臂生翼,头长双角,现存一身。羽人为北朝时期多见形象,塑在龛楣上是表示护卫佛法。 北周 莫高窟297窟 西壁

1-6-10 莲花化生忍冬纹龛楣

龛楣中央画莲花化生童子,两侧莲花化生隐在稠密的叶纹中,缠枝中有下垂帛巾,是北魏龛楣遗风。忍冬叶片形状肥短,叶裂较深。纹饰色调冷暖对比强烈。 北周 莫高窟296窟 中心柱东

1-6-11 说法图佛背光 北魏 莫高窟251窟 北壁东侧

本平台旨在传播佛的正能量,从佛教的事物、僧人传记、佛经等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中国千年佛教文化。此文出自《解读敦煌●敦煌装饰图案》。

感谢您阅读此文,喜欢我,就请关注我,阿弥陀佛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克罗地亚在本届世界杯首战中与摩洛哥0比0战平,打...
如何获得发字卡片(发送卡片消息如何使用)
det365娱乐场

如何获得发字卡片(发送卡片消息如何使用)

📅 07-12 👁️ 1102
白付美逾期后果严重吗 蘑菇街不小心逾期60多天